视频:赵微
央广网重庆6月19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记者刘思怡 廖冰)当熊猫遇上轨道列车,会有怎样的惊喜?6月18日,重庆轨道交通开通运营20周年,“中国(重庆)单轨交通发展成果展示推介会暨2025国际单轨交通(重庆)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上,国内首列“熊猫主题”跨座式单轨列车亮相。
推介会现场专家云集,这场以“轨道上的创新”为焦点的大会,不仅晒出了重庆单轨20年的“成长答卷”,也用一系列硬核科技与萌系惊喜,为城市交通注入新活力。
会议现场(央广网发 刘思怡 摄)
从0到世界之最的跨越
自2005年6月18日首条轨道线路正式开通以来,重庆轨道交通在山城大地上一路奋进,为重庆这座山水之城的立体交通蓝图勾勒出关键一笔。至2025年,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75公里,累计行车1476.9万列次,全线网累计运送乘客117亿人次。
据介绍,如今重庆轨道交通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诞生了多项“世界之最”的产业标杆:全球首个百亿级单轨产业集群、首条跨座式单轨商业运营线路、首个全产业链自主化的单轨技术体系……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产业质变,更以“中国方案”的创新实践,为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树立了技术与产业双维度的标杆。
李子坝“吞列车”观景台成顶流、“魔镜魔窗”将人文与科技深度融合、“背篓专线”体现改革发展的温暖与包容……在这20年间,重庆以惊人的建设速度和开拓魄力,把轨道交通网络从一条线路不断延伸拓展,实现了从“线性脉络”到“立体网络”的跨越,让“立体交通梦”在山城变为现实,驱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超大城市治理效能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嘉宾正在参观单轨交通发展成果展示(央广网发 赵微 摄)
国内首列“熊猫主题”跨座式单轨亮相
论坛现场,发布国内首列“熊猫主题”跨座式单轨列车。该列车以大熊猫为设计元素,是国内首列“熊猫主题”跨座式单轨列车,融合智慧化、数字化、绿色环保、人性化理念,从产品创新与系统优化升级双管齐下,全面提升性能。
新一代跨座式单轨列车发布(央广网发 廖冰 摄)
如今,“熊猫主题”列车开启重庆文旅新场景,从“交通线”变成了“风景线”,更升级为“文化线”。大熊猫经典黑白配色的外观,以极简笔触勾勒熊猫憨态可掬的形态。车头设计为熊猫头造型,车身两侧绘制可爱的熊猫图案,搭配流线型车身轮廓,将在城市立体交通网络中成为移动的萌趣风景线。
同时,车厢内部熊猫元素随处可见,车厢中央的大熊猫玩偶造型装置可供乘客打卡拍照;熊猫主题广告框、扶手吊环与熊猫造型纪念品展示柜相映成趣,将文旅体验与出行场景巧妙融合,构建沉浸式文化交互空间。此外,全车采用大面积观光玻璃窗设计,大幅拓宽乘客视野;车顶特别配备全景天窗,使乘客在列车行进中可多角度感受重庆独特的山城风光。
效果图(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效果图(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作为重庆轨道交通的“技术基石”,新一代跨座式单轨技术平台的发布也是现场一大亮点。据了解,“熊猫主题”跨座式单轨列车是基于重庆轨道集团发布的新一代跨座式单轨技术平台打造的。该平台依托20年运营经验与持续创新,既能适配单、双轴跨座式单轨的不同需求,还能根据线路运能、造价提供定制方案。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系统融合+集成中控”技术,首创“实体列车+数字资产”双交付模式,相当于为每列列车配备了“数字分身”,从制造到运维全周期都能实现智能化管理。此外,永磁电机、高频辅逆等节能技术的应用,让单轨列车更“绿”更“智”,不仅能高效全面覆盖城市干线,还能精准服务景区、机场等特殊场景,为单轨“走出去”攒足了底气。
多方合作 共筑重庆单轨新生态
推介会上,重庆轨道集团积极推进合作,与360数字安全集团、海光信息公司等公司集中签约。其中,360数字安全集团将携手重庆轨道交通在信息安全领域发力,共建“智慧轨交AI联合实验室”;重庆轨道集团与海光信息公司共同成立轨道交通中心,并借助海光信息公司先进芯片技术与高性能算力,加速轨道交通智慧化建设,推动运营服务向更智能、高效迈进,助力高质量发展。
据悉,2005年国内首条跨座式单轨——重庆单轨2号线通车,经过20年的运营,已积累了丰富的运维管理经验,拥有了大批专业人才和大量专利和技术成果,制定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形成了涵盖投融资、设计咨询、车辆及系统设备制造、工程施工、建设管理、运维管理、人才培养,以单轨为特色的轨道产业链条,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轨道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薛胜超表示,跨座式单轨具有投资省、工期短、噪音低、振动小、景观好、占地面积小、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优势。未来,重庆轨道集团将继续联合产业链相关单位,发扬坚韧、争先的精神,加大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力度,推动单轨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 2025-07-11 21:24:04
- 2025-07-11 20:50:55
- 2025-07-11 18:09:12
- 2025-07-11 10:52:38
- 2025-07-11 20:49:46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