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擘画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美好蓝图。从蓝图到现实,各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4年开春之际,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实干·2024》系列报道,多维度聚焦各地新气象、新作为、新突破和新展望,振奋龙马精神,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央广网重庆3月19日消息 重庆,实现中西部城市的又一新突破。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达到30145.79亿元。这意味着,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

就在2018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仅仅6年,重庆就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城市能级跃升速度令人瞩目。

3万亿元,来自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落地实施;来自工业制造业争先进位,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8.3%、32.2%;来自现代化新重庆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施工图、实景图。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新重庆不松劲、开足马力。2024年,重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左右,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台阶。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任务艰巨。干,是态度,更是作风。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下好协同发展这盘棋

每周一早上,家住重庆、在成都工作的王晓路便开启她的 “双城生活”。对她而言,成渝间高铁动车公交化运营,1小时直达,让她工作生活如同在一座城市般便捷。

“养老保险关系不到半小时便转移成功,实在太快了。”近日,重庆市民高女士线上提交申请,很快就把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养老保险关系转回重庆大足。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让川渝两地越来越“近”;“川渝通办”的便捷,则让百姓日常生活越来越“快”。“双城记”的生动画面跃然眼前。

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央广网发 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5个年头。2月18日,龙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重庆举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这是连续两年,重庆“新春第一会”聚焦于这一主题。

时间更替、主题不变,释放出重庆举全市之力推动“一号工程”的强烈信号。

2024年,《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共列项目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助力成渝地区进一步建强“产业集群”、深化“协同创新”、做优双城“生活圈”。

依托企业和项目的相继落地投产,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实体化运行的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正拔节生长。为了加速破除阻碍跨省域同城化发展的行政壁垒,高竹新区放出了一系列“大招”。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纳税人办理业务(央广网发 高竹新区党群工作部供图)

“受益于新区各项税费政策的叠加优势,公司去年累计获得税收优惠200多万元。节省下来的‘真金白银’,将用于扩大再生产。”四川某新材料公司总经理殷光华说。

“目前,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平台已经投入使用。该平台实现川渝两地53项税费政策执行口径统一,建立两省新增差异统一机制,全面统一《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和执行标准,涵盖7大类53项税收违法行为的159种情形。”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主任潘缙生介绍,2024年,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将建设全新行政大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川渝两地,类似的改革举措还有很多。过去一年,川渝两地深入谋划推进一批引领性、牵引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川渝间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21条,川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互济34次,新增1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重庆新机场选址获批等。

“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出新步伐、跑出加速度。”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表示,2024年,重庆将持续实施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等“十项行动”、提质升级《川渝“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第一批)》《川渝“免证办”事项清单》等“四张清单”,聚焦重点领域抓纲带目、集成攻坚,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体系。

在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5个年头节点上,一些重大项目正进入关键阶段。当前,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在收尾。川渝工程铜梁站预计3月底完成首台主变压器安装调试,线路做好架线及收尾工作,一季度重庆段贯通。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铜梁站建设现场(央广网发 川渝工程项目部供图)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后,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将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电网将更加坚强可靠,重庆能有效承接川西甘孜、阿坝地区水电外送,保障用电需要。西南地区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将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强化与四川的全方位合作、全领域协同,我们将主动服务和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在米本家看来,只有唱好“双城记”,打造增长极,才能为成渝地区整体竞争力,注入一汪甘泉。

当好通道“牵头人” 拓宽开放路扩大朋友圈

“呜呜呜……”近日,伴随着一声高昂的汽笛,一辆载满进口粮食的集装箱专列,如一条巨龙驶入重庆万州新田港。

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老挝孟塞—重庆万州)保税进口粮食直达专列,填补了重庆保税进口粮食运输的空白,为川渝地区粮食进口开辟了国际贸易新通道。

万州新田港打造“铁公水”为一体的多式联运枢纽港(央广网记者 王海 摄)

“班列在途运输时间仅7天,全程运行时间较传统公海铁联运模式减少20%,单箱运输成本下降30%,保税粮食供应链较传统模式节约整体成本40%。”重庆物流集团国际物流事业部负责人介绍。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2023年,万州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超过1500标箱,货值1.1亿元,较2022年增长5倍。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重庆在促进通道共商共建共享、协商解决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底,陆海新通道已辐射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

重庆市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片繁忙(央广网发 郭晋 摄)

另一个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重庆市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宽阔的堆场一眼望不到头,各色集装箱整齐码叠,4台巨型龙门吊在轨道上紧张作业。

前不久,一批来自巴西的冻品牛肉,从广西钦州港搭乘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到达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到站后提货转入陆海新通道监管冻库。随后,基于该批货物签发的“一单制”数字提单,牛肉客户获得了动产质押融资支持。

这是国内首笔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开辟了新路径。

“经过7年的发展历程,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规模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重庆市政府口岸和物流办主任杨琳介绍,未来5年是通道实现合理增长、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计划2024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量超20万标箱、增长20%以上,货值超300亿元、增长15%以上;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联运量超10万标箱、增长10%以上,全程物流时间减少1天以上;数字陆海新通道形成“铁海联运一码通”重点能力,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智慧集装箱堆场,货物正在被运转(央广网发 郭晋 摄)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杨琳表示,2024年,重庆将进一步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作用,持续提升运输通道能力,聚焦“通道+经贸+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主线,推动通道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把通道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和枢纽所在,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探路创新者,在推进我国内陆地区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各方面的深化交流中,将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示范的作用。”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劲松说。

抢占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 以“新质”促“高质”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至关重要。实际上,在产业体系向“新”上,重庆已取得了一系列新亮点、新成效。

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重庆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思路,布局了长安、赛力斯、庆铃等20余家整车企业。2023年,重庆实现了汽车产量全国第二、汽车出口额增长51.9%的好成绩。2024年,重庆力争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5800亿元,汽车产量达到260万辆。

重庆新能源汽车某龙头企业的焊装车间(央广网记者 王海 摄)

2月5日,一批全新的智能汽车,在刚建成的重庆新能源汽车某龙头企业的超级工厂完成交付。该工厂拥有全球领先的超大型9000T压铸机,超1000台智能化设备,超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平均每30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

重庆汽车产业环环相扣,自动驾驶汽车正与新能源汽车一道,成为重庆汽车产业地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月2日,重庆永川区,几名大学生来体验自动驾驶车。系好安全带,在前排座位后背屏幕上点击出发,车辆启动,各种路况应付得游刃有余。

重庆永川街头随处可见的自动驾驶车(央广网发 重庆市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9年,重庆永川在全国率先布局,提出了打造3000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的目标,抢滩新赛道。先后引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项目17个、总投资超150亿元。目前,部分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车已投入商业运营,覆盖永川城区近70平方公里,约80万人口。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涂兴永介绍,2024年,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重庆将持续推动整车实现新突破、持续推动零部件构建新体系、持续推动先行先试形成新格局。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研发新材料(央广网发 重庆市渝北区委网信办供图)

今年的全国两会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根本动能。

2023年,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载客商业飞行,让“中国制造”备受关注。这其中,也包含重庆“智慧”——其客舱舱体上的玻璃纤维棉毡就来自重庆。

这种俗称“飞机棉”的材料,具有隔热、隔音、防水、耐腐蚀、重量轻等优点,一度被外国企业垄断。为了给C919穿上国产“棉衣”,重庆某科技公司艰苦攻关5年,不仅为此单独建设生产车间,更是设立了国内首家航空级声学实验室。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主任蓝庆华说,从近一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方向一致、完全契合。未来,重庆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奋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重庆力量。

送废弃快递盒“回家” “无废城市”的重庆探索

“彭水的水‘绿’起来了,跟以前完全是两个模样。”初春,在乌江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万足镇水域,游客乘坐游船畅游乌江画廊,感受青山碧水的生态之美。

彭水阿依河,青山碧水间的生态之美(央广网发 重庆市彭水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天蓝、地绿、水清”已逐渐融入彭水当地居民的生活。彭水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4年,将持续推动乌江、郁江及次级河流水质优良比保持在100%,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5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稳定达标并持续下降,实现零重污染天气。

“现在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不仅空气清新,还经常看到蓝天白云。”彭水市民对环境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2024年,重庆将推进落实以美丽重庆建设为统揽的“14710”工作体系,包括完成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深化限塑减废协同治理攻坚、提升城乡风貌整体大美等7项重点任务;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攻坚行动等十项行动。

渝中区曾家岩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为市民打造城市绿色空间(央广网发 重庆市渝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目光再转向重庆市主城——渝中区的土地面积小,绿化建设空间有限,但通过“见缝插绿”,也打造出众多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城市绿色空间。

渝中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动城市绿地更新提质工作中,渝中打造了包括曾家岩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在内的众多口袋公园,让城市边角地成为“金边银角”。

“这个公园虽然不大,但基本满足我们的锻炼需求。”3月10日,市民李女士带着孩子在曾家岩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里玩耍,谈起这个口袋公园,她很有感触,“以前这里是荒坡,现在崖壁上建了步道,远可瞰江,近能赏花,非常有重庆特色。”

协同推进“美丽渝中”建设,2024年,渝中区将在治污攻坚、减污降碳、保护修复、生态惠民、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

重庆市江北区,2024年正逐步推动“无废快递驿站”建设工作。市民在“无废快递驿站”取走快递后,可以将快递包装放入回收箱内,达到一定的积分就可以兑换鸡蛋、纸巾等礼品,快递包装也可以重复利用。

市民把快递包装放入回收箱内(央广网发 重庆市江北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前不久,重庆市江北区印发文件,计划到2025年底,全区范围邮政快递网点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2024年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重庆将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能级,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全力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3万亿后,重庆正在从城市“网红”的量变,全面转型经济“长红”的质变。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统筹:陶玉德

记者:陈静 白刁尹 王海

视频:陈静 白刁尹 王海

配音:袁长春(实习生)

编审:王文伟 张洁

编辑:白刁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