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实施之际,重庆市江北区作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着眼未来培育创新人才,12月30日上午,重庆市江北区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启动仪式在鲁能巴蜀中学大礼堂举行。
重庆市江北区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启动仪式现场(罗伟强 摄)
开场之际,歌曲表演《飞翔的路》《祖国记得我》率先奏响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激昂乐章。仪式上,江北区委书记陶世祥登台致辞并宣布开幕。他表示,江北区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推出包括“搞一点科创”的“五个一点”特色教育,科学学科素养质量监测居中心城区第一,2所学校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去年以来2名青少年获科技创新市长奖,获评市级科技小科学家、小发明家、小能手的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少年科学院、青少年创新学院,聘请中国工程院刘汉龙院士、重庆大学仉文岗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同时还将开展“科普专家进校园”、院士科普讲座系列活动,链接顶级专家资源,为青少年筑梦科技创新搭建最好平台、匹配最好导师、营造最好环境。
重庆市江北区委书记陶世祥致辞并宣布科技节开幕(罗伟强 摄)
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雷霆在讲话中提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江北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丰硕、亮点纷呈,成功创建重庆市首批全国科普示范区,入选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城市,与重庆科技馆深化开展“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打造科学教育“第二课堂”,一大批优秀青少年在全国竞赛、评选中崭露头角。市科协将与江北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深化合作,在推动创新发展、培育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携手共进,共同打造区县社会化科普的示范样板间。
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雷霆(罗伟强 摄)
江北区政府副区长李四川进行江北区科学教育工作部署,要求江北科学教育发展要锚定科学教育高地目标、开创科学教育发展新格局、优化科学教育实施体系、创新科学人才培养方式,以打造具有江北辨识度的青少年科学教育为己任,为江北教育高质量发展厚植底色、提升成色、增添亮色。
江北区政府副区长李四川进行科学教育工作部署(罗伟强 摄)
活动现场,江北区委副书记张才明为江北区中小学科学副校长、科学教育导师代表颁发聘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均、区政协主席刘汉华为区少年科学院、区青少年创新学院名誉院长、院长颁发聘书,区委书记陶世祥宣布成立区少年科学院、区青少年创新学院,并为区少年科学院、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授牌。
本次科技节除了启动仪式,还设置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区,将有鲁能巴蜀中学、八中宏帆中学、十八中学、字水中学、新村小学、华新小学、科技小学等7所学校在“搞一点科创”上的成果展示。如新质鲁巴科创优才工程(鲁能巴蜀中学)、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八中宏帆中学)、“雏鹰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展示(十八中学、字水中学)、科技社团活动成果展示(新村小学)、新质生产力与科普讲解(华新小学)、航天科技教育成果展示(科技小学)、重庆科技馆科技大篷车(馆区合作)。本次展示基于学生立场,注重体验感、交互性与参与度,从不同角度展示“一校一案,各美其美”的学校科学教育成果。
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刘汉龙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低碳发展新策略—生物建造》的讲座,紧扣当下全球发展脉搏,将课本之外的前沿知识灵活运用,拓宽学生视野。
一直以来,江北区始终将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视作重中之重。2023年以来,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 人(全市 10 名)、提名奖 1 人(全市 10 名),重庆市小科学家称号 3人,重庆市小发明家称号 8 人,重庆市科技小能手称号 9 人。STEM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2023 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最高奖项)。2024年实验教学入选市级精品课数量名列重庆市第二。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2所,建成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2个、重庆市科普基地2个。连续 18 年 9 届 11 人获得重庆市科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优质课展示特等奖 1 人、一等奖 8 人,多次在全国小学科学名师及特级教师论坛进行课例展示。(罗伟强)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