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发酵食品菌种资源依赖进口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6月17日,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传来消息,索化夷教授团队历经13年科研攻关,成功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菌种资源库,收集保存本土菌种7000余株。这一突破性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为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产业走向自主可控、创新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为破解这一瓶颈,自2012年起,索化夷教授团队从青藏高原牧区、西南深山,克服高海拔、路况险峻等困难,从牧民牦牛酸奶、农家传统泡菜等多种发酵食品中采集样本,进行系统性的菌种分离与鉴定。团队最终建成的菌种资源库,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种类丰富的本土菌种“宝库”。依托丰富的菌种资源,通过体外实验、动物模型等科学手段,团队深度挖掘出具有降糖、减肥、调节肠道微生态等益生功能的优良菌株,并获得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其中,团队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S58菌株,有效缓解了高脂饮食与辣椒刺激叠加带来的健康负担,成为国内首款实现量产、具有明确减肥功效的益生菌产品。此外,团队研发的能够缓解便秘、修复胃黏膜损伤的功能性菌株也成功实现产业化,使“科研菌种”转化为惠及消费者的“健康产品”。
索化夷表示,菌种资源库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传统发酵食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通过优化发酵工艺,更多农户可将大豆、蔬菜等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发酵制品,有效促进村民增收。
谈及科研初衷,索化夷表示:“源于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其团队以7000余株本土菌种为基石,希望用“小菌种撬动大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宗伟豪 李欣蔓)
编辑:白刁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