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个全生育期在180天以内的油菜品种——“渝油342”喜获丰收,其迟播早熟特性,较传统油菜品种生育期缩短15天以上。6月5日,西南大学周清元团队发布消息称,这一突破性进展有效破解了长江流域稻油轮作的茬口矛盾,为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品种支撑。

周清元教授介绍,“渝油342”展现出显著的科技优势。千粒重达7.11克,是一般油菜品种的2倍左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超170公斤,含油量42.93%,双低品质达标。在机械化适应性方面更是有明显提升,其籽粒大有利于机械化直播及壮苗培育,同时其植株抗倒伏、抗裂角适宜机械化收割,降低机收损失,真正实现“种得好”与“收得净”的全程机械化闭环。

周清元教授正在观察植株(黄若衡 摄)

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表示,该团队依托“重庆市种业科企联合体建设”项目,历经多年攻关,创造性融合远缘杂交与系统选育技术,成功将芥菜型油菜、羽衣甘蓝等物种的优质基因聚合,首次研发出全生育期小于180天的早熟油菜品种。目前,该品种已通过农业农村部组织的长江流域多省区“稻-稻-油”种植模式验证,计划秋天将在西南地区开展大面积推广示范。

随着国内油菜产业升级需求日益迫切和保障“油瓶子”安全,西南大学油菜团队还研发了高产、优质且油酸含量大于75%高油酸油菜品种,如中早熟品种渝油55,黄籽品种康油2号、康油3号和康油4号等,为构建多元化食用油供给体系提供了关键种源支撑。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吕典秋介绍,该学院紧紧围绕着产业需求,着力主要粮油作物种子创制、品种选育以及配套技术栽培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除了油菜,还在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甘薯等领域选育了突破性品种。(黄若衡)

编辑:白刁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