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展望十五五·共话高质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孵化器管理人大会”在重庆举行。本次大会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旨在深化成渝两地孵化器行业交流合作,共同谋划“十五五”时期科技孵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典型案例“十四五”孵化成果丰硕

据悉,“十四五”期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孵化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孵化器服务管理人员达5700余人,较“十三五”末增长24%;孵化器(含众创空间)960余家,增长17%;孵化场地面积近900万平方米,增长62%;在孵企业4.8万余家,带动就业15万人,知识产权累计近5万件,多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大会重点推介了多个孵化器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其中,重庆邮电大学李红波团队推动“桌面级智能化机器人”落地,成为人工智能教育领域领先服务商;成都杜长珏团队助力四川大学抗免疫替抗新制剂实现产业化,预计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这些成功案例为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提供了示范经验。

专家建言 双城合作共话未来

本次大会邀请了多位孵化行业知名专家,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路径、高质量孵化街区建设经验、科创平台助力大孵化体系构建、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孵化经验等主题进行了分享,为成渝地区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给出了重要样本。

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圆桌会议(主办方供图)

圆桌会议上,专家建议从政策支持、梯度培育、人才培养、金融协同等方面发力,打造更多高水平、专业化孵化器,培育更多“硬科技”企业。

10项科技成果签约落地

成渝地区孵化器管理人和科技创新成果完成人代表进行了现场路演,分享助推成果转化经验,推介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大会还特设孵化器管理人与科技成果完成人对接洽谈环节,促成西南大学益生菌产业化项目、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仪等10项科技创新成果与孵化载体签署了落地孵化协议。

科技成果与孵化载体签约仪式(主办方供图)

重庆市科技局表示,下一步将与四川省科技厅深化合作,共同编制“十五五”孵化行业发展规划,出台更有力的支持政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强科技支撑。(李欣蔓)

编辑:陈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