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2000万余亩高标准农田迎来“体检” 主查建设质量、设施管护等问题
我市2000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将接受全面“体检”。9月19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近期我市将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其真正发挥宜机宜耕、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稳产增产的作用。
“如果说一般农田是‘吃饭田’‘保命田’的话,兼具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等特点的高标准农田就是耕地中的精华,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我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85万亩、改造提升122.6万亩。
“成效明显,但问题也不少。”上述负责人解释说,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等多种原因,导致部分农田出现地力下降、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管护不力、使用率较低、设计不合理等系列问题,改造后的农田未能完全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要求。
▲2024年3月24日,梁平区铁门乡长塘村,机手驾驶挖掘机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刘辉
为此,我市将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重点从两个方面用力。
一是全流程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属地责任,严把选项、招标、建材、施工、验收等各环节质量关;
二是重点摸排田间水利设施工程质量、项目设计和监理、资金拨付使用、工程设施管护等4个方面问题。
此外,我市也将重点围绕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通电、不通水、不好用等问题,组织各地开展排查,分类整改。
据悉,各区县将在10月底前完成自查工作,梳理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整改措施等。12月底前,所有问题将全部整改销号。同时,到2025年汛期来临前,我市全面摸清农田沟渠淤堵、损毁等情况底数,编制完成市县两级修复整治实施方案等。
此外,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村集体参与建设的政策机制,健全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参与验收机制以及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参与管护机制,真正做到高标准农田建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为筑牢“巴渝粮仓”夯实根基。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