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患有松果体区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小宇(化名),经过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精准的化疗和微创手术,现在的病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入院前一周开始孩子喊头痛,入院当天早上出现呕吐,我们以为是感冒,就在小诊所输液,可输完液孩子就昏倒了。”小宇家人回忆道,当晚小宇就住进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

急诊头颅CT提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住院当晚立即予以Ommaya置入手术,经过处理后,小宇头痛和意识障碍较前恢复。医生结合小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最终临床诊断为松果体区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经神经外科团队综合评估及详细讨论后,为小宇制定“先分流缓解脑积水,再化疗,后手术切除肿瘤”的治疗策略。然而,两次化疗结束后,神经外科团队按计划为孩子复查头颅核磁,与入院时相比,肿瘤整体体积增加一倍。

“这应该属于恶性畸胎瘤生长综合征,确实在生殖细胞肿瘤治疗过程中比较少见,但偶尔也能见到。目前患儿临床症状稳定、肿瘤标志物指标明显下降,治疗是肯定有效的,畸胎瘤成分有办法处理。”纪文元副主任医师解释道。

神经外科团队再次进行科内讨论,神经外科主任梁平教授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充分讨论并制定手术方案,最终决定为小宇行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肿瘤。

纪文元医生进行神经内镜手术(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供图)

从此处入路,最多只能留1.5厘米的手术器械操作空间,面临的却是近6厘米的肿瘤,手术不仅需要将肿瘤实质部分切除,还需完整剥离囊壁。不仅需要手术医生对内镜熟练操作,还需对解剖结构了然于心。

在神经外科主任梁平教授的指导下,由纪文元副主任医师主刀,麻醉科协助,历经11个小时“抽丝剥茧”般地细致操作,将肿瘤完全切除。

纪文元医生与小宇交谈(重医附属儿童供图)

据悉,神经内镜技术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微创诊疗手段,通过高清内镜成像系统与精细器械的结合,经脑自然腔道或微小骨窗入路,实现对颅内、颅底病变的精准治疗。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为神经外科领域开启了“精准微创”治疗的新纪元。(向凌 刘思怡)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白刁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