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心理科和营养科专家联合举行专题科普宣教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大众关注这一神经退行性疾病,同时唤起对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视,为患者争取“黄金时间窗”。
活动现场(新桥医院供图)
据了解,今年的“世界帕金森病日”活动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在活动中,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心理科联合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开展大型义诊活动,通过健康讲座、专病诊疗、术后调控、营养治疗及心理辅导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帕金森病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并展示医院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中的特色优势。
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杨清武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1.7%,我国患者已超300万,且预计2030年将增至500万。该院神经内科陈晓燕教授教授指出:“帕金森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药物可实现长期控制,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活动现场(新桥医院供图)
有研究显示,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阶段。神经内科段炜副教授特别提醒,若出现手抖、动作迟缓、表情僵硬等典型症状,中青年群体也需警惕,及时至专科门诊评估,避免延误治疗。
活动现场(新桥医院供图)
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张春青副教授介绍,他们通过“早期诊断—规范用药—精准手术—心理康复”全流程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例如,针对中晚期药物疗效下降的患者,神经外科团队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通过植入电极精准调控异常神经信号,显著改善震颤、僵直等症状。
此外,医院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心理科、营养科及疼痛与康复医学科资源,形成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神经内科负责药物优化与病程监测,外科团队实施精准手术,营养科给予个性化营养治疗方案,康复科定制运动方案,心理科则通过病耻感评估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讲解现场(新桥医院供图)
针对患者常见的心理负担,医学心理科主任贺英教授提出“双轨干预”:一方面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另一方面评估“病耻感”程度,联合家属开展心理辅导,缓解焦虑情绪。
活动现场(新桥医院供图)
新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吕胜青教授表示,下一步还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加强帕金森病患者的全流程管理,持续优化MDT服务流程,助力患者从“被‘冻结’”到“自由行动”。(曾理 鲁哲之)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