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陈智列
央广网重庆4月3日消息(记者王海)4月1日下午,重庆市巴蜀中学游泳馆内水花飞溅,高一学生们在专业教练指导下练习换气、划水,这是该校推出的《游泳与水上安全》必修课现场。作为全国“双新”示范校,巴蜀中学以“人人会游泳、人人懂自救”为目标,将游泳技能与水上安全知识纳入高一必修课程体系,成为全市首个系统性开设此类课程的中学。
名校担当:从“五育并举”到“生命安全”的实践
2023年,巴蜀中学建成设施一流的室内恒温游泳馆,为课程落地奠定硬件基础。2024年初,经校长会决议,该校正式将《游泳与水上安全》列为高一必修课。在课程协调会上,周刘波督学指出,这一举措是学校践行“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理念的重要实践,“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正是名校培养‘完整的人’的应有格局”。唐虢校助、张煜校助则分别从安全管理、课程优化角度提出要求,确保教学“零隐患、全闭环”。
学生们在教练指导下分组学习游泳(央广网发 罗伟强 摄)
课程筹备期间,学校多部门联动:体育教研室通过问卷调研、分性别编班、分层教学等设计个性化方案;总务处完成水质监测、救生设备升级等16项安全检查;专业教练团队开发出“7课时掌握蛙泳”的速成教案,并融入危险水域识别、抽筋自救、浮具救援等安全模块。
课程创新:7课时速成蛙泳安全知识成核心
“与传统游泳课不同,我们更强调‘水安全教育’。”课程负责人介绍,该课程采用30人小班制,由持有救生员资质的教练执教。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一是通过分解训练,让学生在7课时内掌握25米蛙泳技能;二是系统传授安全知识,包括暗流识别、溺水急救、保持冷静的自救口诀等实用内容。开课两周后,超九成“零基础”学生已能独立游完25米。
巴蜀学子认真听教练讲解动作要领(央广网发 罗伟强 摄)
高一学生王同学表示:“以前觉得游泳只是运动,现在才知道怎么判断水下风险,遇到抽筋也不慌了。”家长李女士则点赞课程设计:“既让孩子强身健体,又多了份生命安全保障,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巴蜀中学学生在游泳课上(央广网发 罗伟强 摄)
长远规划:从技能培养到终身发展
巴蜀中学校长李潇珂表示,开设该课程旨在响应“体教融合”政策,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找到终身运动方式”。未来,学校将拓展更多体育选项课程,并建立涵盖技能、安全、健康素养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教育的本质是守护生命成长,这门课如同为学生点亮一盏安全与健康的灯塔。”
据悉,该校正计划将课程经验汇编成校本教材,并向周边学校推广。随着游泳馆周末向社区开放预约,这一创新实践或将辐射更多群体,助推全民水上安全教育发展。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