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廖冰 任恒睿
5月22日,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次西洽会主题为“新西部、新制造、新服务”。两江新区展馆位于中央大厅,为技术创新服务展区,也是展品最多的展馆。
重庆两江新区展馆(廖冰 摄)
展馆整体设计风格简洁清爽、通透大气。总体分为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医疗、新服务七大展区进行展示,涉及汽车、电子、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领域,体现新区开放创新、兼容并包、汇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发展态势。
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局局长邓科表示,“围绕本届西洽会‘新西部、新制造、新服务’的主题,我们根据行业引领、技术突破等特质,精心筛选了72家优质企业、163组创新成果、183件具有两江辨识度的特色产品进行展示。并将这些展品按照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人工智能、新医疗以及新服务七大板块分区布局,全面展现两江新区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江新区大力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双核心区”建设,坚持场景应用牵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超大城市治理等应用,初步构建了涵盖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生态聚合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生态。
一进展馆,目光就被恒之未来(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生产的“哮天Sirius智能机器狗”吸引了,这是我国首款实现高集成化的小型智能四足机器人。自主研发的核心控制模组Neurocore,可大幅提升其动作灵活性并扩展工作空间,展现出更趋近真实狗的行为。
哮天Sirius智能机器狗(任恒睿 摄)
在发展新能源方面,两江新区围绕“源网荷储碳数”,构建了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核心,风能、氢能、储能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聚集了长安汽车、赛力斯、千里科技等新能源整车企业,太蓝新能源、赣锋锂电等新型储能企业,重庆新型储能研究院、国家氢能质检中心等技术支撑平台。
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生产的固态电池系列,刷新了体型化锂电池单体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的行业纪录。
在发展新材料方面,两江新区重点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显示面板材料等细分领域,集聚了鑫景特玻、康宁、超硅半导体、美尔森石墨、金世利钛合金、两航金属等重点企业,以及明月湖实验室、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等研发平台。
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自主研发的超高精度3D打印系统,成功突破氧化锆牙齿贴面的极限厚度——首次将牙贴面厚度压缩至人类头发丝直径水平(约0.06-0.09毫米),刷新了全球齿科修复体制造的精度纪录。
两江新区聚力推动制造工艺优化升级,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数字仿真、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突破传统工艺局限,大力发展柔性制造、纳米制造、绿色低碳、3D打印等新工艺,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锐石创芯生产的“国内首颗全国产射频前端大模组产品(Phase8LL-PAMiD)”兼具高品质、高集成和高稳定性,目前产品已获得OPPO、小米、中兴通讯的批量化订单。
在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方面,两江新区打造了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剂三大标志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中药、新服务、新医疗三大新兴产业,构建“3+3”产业体系。到2027年,基本实现医疗器械强链成群、医美产业创新引领、生物制造示范先行、化学制剂壮大提速、产业平台优化赋能,初步形成全市引领、西部领先、全国具有辨识度的高质量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邓科表示,“两江新区是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我们正围绕打造“5315”高端服务业产业体系,建设5000亿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地、3000亿级西部金融中心创新示范区、1000亿级内陆数字贸易高地、500亿级制造服务生态体系。”
据了解,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两江新区围绕“龙头企业+特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打造数智服务、科技服务、通道物流、产业金融、商务服务、绿色低碳服务等特色集群,到2027年,将培育建设35个细分行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7个百亿级规模、具备较强行业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110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净增超40家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形成多维度创新、多系统集成、多场景融合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态。
在新服务展示区,央企中国有研控股子公司国合通测在重庆设立的子公司研发的“大尺寸复杂结构件超高分辨力智能CT检测系统”是该产品模型第一次面世,该系统是世界最大检测尺寸、最强承载能力、最佳高能分辨力的X射线CT成像系统。
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生产的“GeegaPlus超融合工作站”,通过软硬件原生融合技术实现“基础硬件、操作系统、业务应用”三位一体,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整体时间较行业缩短88.33%。(杨起帆 彭丽桦)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