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快看,前面的湿地里有好多白鹭哟!前几年这里是鱼池,里面肥水养鱼,很远就能闻到臭味。后来我们种植了美人蕉、再力花等净化水质的植物,现在不但闻不到污水的臭味,还引来了白鹭、斑鸠等鸟儿。”11月17日,人大青杠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在重庆市青杠大森村湿地视察时,区人大代表、大森村副书记邓思羽对代表们说。

青杠街道大森村杨家大冲湿地(何彦 摄)

为了解青杠街道湿地建设及管护具体情况,代表们先后深入到青杠街道沙坡村堰河湾湿地、大森村杨家大冲湿地、梁山村老虎崖湿地进行视察。

青杠街道湿地建设开始于2019年,目前共有140余亩,主要位于蔬菜种植大户集中的花蛇沟河流域大森村、沙坡村、梁山村及中兴村。“建设这些人工小微湿地,是打赢碧水保卫战的一种尝试,实施两年后的效果明显,花蛇沟河水质由2017、2018年的五类现在稳定达到四类,有时达到三类。” 在沙坡村堰河湾湿地视察时,青杠街道规建环保办黄松介绍道。

座谈会上,代表们围绕湿地保护与耕地保护存在矛盾、湿地宣传教育滞后和湿地建好后如何做好保护“后半篇”文章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在湿地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坚持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合理利用湿地自然资源,有效促进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或村(社区)集体收入。”区人大代表赖晓明建议。

下一阶段,人大代表们表示将继续关注街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情况,让更多的湿地成为“诗地”。(刘波)

编辑:白刁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