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8月6日消息(记者王海 实习生陈濛)扫描二维码,填上自己的基本信息,系统就能瞬间确定行程轨迹,用于疫情防控的统计和筛查……手机程序的成功运行,让重庆市江北区公安分局的民警熊倡会心一笑,终于搞成了!

  也许你会问,这不就是“渝康码”吗?没错。但这套小程序出现在2020年的年初,那时,渝康码还没有上线。

  它是江北区公安分局自研的一套疫情防控登记小程序,熊倡是江北区公安分局大数据办公室的民警,也是这个疫情自主上报小程序的主创人员。

  设计小程序 给疫情筛查一个“解决方案”

  熊倡的办公室有些“特别”。房间里,几台巨大的“柜子”闪烁着红绿相间的灯光,发出嗡嗡声。这里更像是某个网络技术公司放置服务器的地方。熊倡的工作之一,就是保障设备持续稳定运行。也是在这里,熊倡和同事们用手中的技术,为公安工作提供助力。疫情、复工复产、便民、破案,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都有他们的功绩。疫情自主上报小程序,便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熊倡在他的办公室(央广网发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2020年的除夕夜,熊倡接到上级电话,要求迅速开始核查疫情期间返渝人员的情况。接到通知,熊倡立即从执勤岗位赶到现场。当晚,熊倡与其他民警通宵达旦地进行数据比对,连夜筛选出500多个外来返渝人员名单。

  随着疫情形势的加重,江北区公安大数据办公室每天都有大量人员数据需要筛查核实,民警们的工作量巨大。并且不少数据需要从基层单位层层搜集再上报,流程繁琐耗时长,还容易发生偏差。

  “能不能将这些人工完成的事用智能化程序去解决?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保证每位群众都能上报信息。”熊倡萌生出这样的想法,并得到了江北区公安分局的支持。

  随即,熊倡便开始牵头设计疫情自动上报小程序。不到3天他就研发出二维码人员申报模块,做出了一套小程序。使用小程序后,居民和返渝人员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页面填报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做到信息实时自动上报,实现了人工核查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

  小程序上线,方便了市民填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因为提高了信息搜集的准确性和效率,江北区公安分局随即开始在全区推广。

  “那时,渝康码还没有上线。”熊倡说。在渝康码全市普及前,它在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方面为江北区警方发挥了巨大作用。

  解决复工难题 信息核查耗时从2分钟到1秒

  去年,疫情好转后,大量工厂、企业面临复工复产后的疫情管控问题,江北区工厂及企业数量众多。熊倡回忆说:“每天从各个企业上交的人员名单,都需要人工一一核实筛查,而数据中心仅十几位民警,在没有休息时间的前提下,每人平均每天要筛查500多条!”此外,传统的核查方式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数据精准度不够,不仅会浪费很多人力,也会影响到复工复产的进度。

  面对这样的情况,熊倡再次牵头设计了一套复工复产上报的小程序。使用小程序后,每条人员信息核查平均耗时由原来的2分钟降为1.2秒,实现数万条数据“每日清零反馈”。


获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央广网发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据悉,该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核查人员155万余人次,保障万家企业第一时间全面安全恢复生产。

  按需研发 一条信息架起警民沟通桥梁

  熊倡说:“任何技术,如果不能用到有需要的地方,都是摆设。”

  “群众和基层民警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大数据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林勇评价说,熊倡是队里践行这种理念的佼佼者。他“鼓捣”出的东西,很多时候一线办案民警都觉得好用,这是最高的评价。

  熊倡和同事们一起研发了一款软件,以打破群众和民警间的沟通隔阂,让问题在“聊天”中解决。2020年4月,在熊倡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江北公安警民通(以下简称“警民通”)诞生了。目前,警民通已在江北区公安分局推广使用,有望全市推广。

  警民通是怎么将群众和民警联系起来的?熊倡以这样一个案例来解释:

  2020年9月7日下午,市民陈某报警称,其在铁山坪办事后迷路,要求民警出警解救。由于铁山坪森林公园植被茂盛、内部建筑物少,缺乏参照物,报警人说不清楚准确位置。随着时间的流逝,警民通的作用便显现出来了。民警将一条短信链接给报警人,对方点击链接后,便能用类似微信的方式与民警沟通。随后,报警人顺利将准确位置发送给民警,民警立即驾车前往。

  “按照需求搞研发,不是说说而已。”熊倡略带自豪地展示了分局大数据建设的最新成果——数字派出所。


熊倡展示数字派出所系统(央广网发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数字派出所系统在警务端可以实现全可视化、精准指挥。而老百姓只需要扫码就可以查询自己相关的业务、案件的办理程度,并能轻松联系到办案民警。

  至于更多的功能,熊倡神秘地表示,还不能透露。但预计下个月,该系统就能在江北辖区的部分派出所试点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