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重庆新晋“网红”的山城巷一座百年教堂旧址,举办了一场名为“诗意的虫洞”的当代艺术展,油画、雕塑等作品将人、动物和植物置于历史与自然发展河流中。古旧街巷、建筑与摩登艺术的碰撞,令观者如鲫,好评如潮。作为重庆土生土长的艺术家的展览作者傅榆翔也颇感意外。

  傅榆翔说:艺术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形象所在,没有常态化艺术的城市是残缺的。巴黎、罗马等城市之所以举世闻名,与其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景观、浓郁厚重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

  山城、江城、雾都,魔幻般的地理景观、独特的山水肌理,决定了重庆天生自带“网红”气质。一代雕塑宗师刘开渠曾形容重庆城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雕塑。洪崖洞、轨道列车穿楼、3D魔幻交通等一批景点迅速蹿红,但还是让人觉得缺憾,差了些“文艺范儿”。曾经的老工业基地,“码头文化”的粗犷,总是予人欠缺文化底蕴的印象。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座城市,不光有山水脉络,更有历史文脉。韶光易逝,“网红”如昙花容易凋落,唯有文化底蕴深厚才是城市灵魂所在。“八百年重庆府,三千载江州城”。作为灿烂巴蜀文化两极之一的重庆,并不缺乏文蕴,缺少的是挖掘与提升。

  细细数来,这座城市的文化多姿多彩。历史学者周勇认为,古老的“巴渝文化”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域文化,其内涵不仅限于古代巴国、巴族、巴郡的历史文化,也包括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广大地区的历史文化。

  笔者以为,从“巴渝文化”可衍生出当地的“移民文化”、“会馆文化”、“码头文化”、“袍哥文化”。到了近现代,重庆有以“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为开端的“革命文化”,有以“陪都文化”为底色的“抗战(大后方)文化”,有以中共南方局为代表的“红岩文化”、“统战文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码头粗人”的后裔越来越注重挖掘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核,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地域特征鲜明、颇具“文艺范儿”的地标。前面提及艺展所在的山城巷,即是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传统文化风貌区。

  街巷坐落在长江北岸,依山而建,沿崖而上,保留了明清以来的院落、吊脚楼、洋房、教堂以及战时防空洞,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是重庆“母城”的重要记忆。但它曾经一度深陷于时光尘埃里,淡出于人们的记忆中。渝中区政府拿起“绣花针”,在保留历史文化风貌和原生态建筑肌理的基础上,对山城巷进行了保护、修缮和改造,让这个有温度有维度的历史空间场景得以“重见天日”。

  如今,以鹅岭二厂、北仓为代表的文创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图书馆逐渐星罗棋布。素有“中华美食街”美誉的长江滨江大道、南滨路,不再只是酒楼食肆汇聚,文艺的味道也浓起来了。施光南大剧院、当代美术馆、303艺术剧场、龙门浩老街、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

  “行千里,致广大”,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甫到山城时,给予这座城市名字新的诠释。他解释说,“千”“里”为“重”,“广”“大”为“庆”。这应该也可概括为重庆的城市精神。从外表到内里,经济与文化比翼齐飞,让更多的人看到一个更立体更丰富的山水之城。

  重返故里办艺展的傅榆翔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巴渝之地,大量沉睡的人文宝藏正在被唤醒,更多的艺术家聚集,一个兼具颜值和气质的新“网红城市”正在崛起。(文/吴新伟)

编辑:白刁尹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