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重庆母城渝中大溪沟,一座文化街区常常引来居民、游客的驻足观看,那就是——巴教村教育文化街区。

巴教村教育文化街区(央广网发 巴蜀小学供图)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重庆革命形势迅速发展。1925年8月,吴玉章抵达重庆,与杨闇公、冉钧、童庸生等密切配合,开始改组和整顿国民党四川省组织。同时,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以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名义在重庆渝中区大溪沟创办重庆中法学校,又称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培养革命骨干,也作为中共党员和团员秘密聚会、商议筹建地方党组织的场所。


  重庆中法学校央广网发 巴蜀小学供图

  1926年1月,中共重庆支部在重庆中法学校成立,这是重庆城区建立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但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压下,1927年,“三三一惨案”发生,中法学校被反动分子捣毁,被迫停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四年后的1932年,在各方进步势力筹办下,一批怀揣教育救国理想的人,同样在母城渝中大溪沟创建巴蜀学校,发表《建校宣言》,延续中法学校精神,传递共产主义思想。

巴蜀学校旧貌央广网发 巴蜀小学供图

  大溪沟,便是重庆共产党的起源地,也是巴蜀红色记忆的根源!

  九十多年时光流转,近年来,巴蜀小学在对校园改造时,重视“家校社”协作,重新修缮了“巴教村教育文化街区”,在厘清学校发展历史过程中,为周边社区提供了党史教育宣传的活动阵地。


  “学史力行开新局”系列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巴蜀小学供图

  为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论述,将历史和当下结合起来,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2021年3月30日,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正式开启“学史力行开新局”系列活动。

  在学校党委号召组织下,全体行政干部、党员代表、校园文化宣讲团队齐聚巴教村教育文化街区,通过聆听校史,学校党支部发展史,在厘清巴蜀历史、回望来时路的过程中,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一起找到面向未来教育的行动方向。

  黄炎培、王缵绪、卢作孚、周勖成,重庆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周恩来总理《抗战九问》演讲始末、“四·二一”学生运动、邓小平同志“只许办好”指示……庹祯平老师和罗传艺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一个个党员先驱的红色故事。在一段段发展的历史里,大家看到了在党的光辉领导下巴蜀走过的坚实发展历程,这些故事也将化作滋养心田的力量,指引在场的每一位巴蜀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学史力行开新局”系列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巴蜀小学供图

  巴蜀小学党委书记马宏同志在学习中强调:开展学习,要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同时,要坚持落地落实落细中见实效,党员带头探寻巴蜀教育发展中的红色基因,在学校发展历史中领悟和展现出党和国家发展的缩影,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记巴蜀历史的深厚底蕴,用行动为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学习“四史”, 筑牢红色根基,坚定文化自信,关键点是推动“四史”学习教育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与巴蜀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红色气质结合起来,与“做的哲学”理念结合起来,激荡时代的巴蜀声音,通过师生共创,真心做,做至真,面向2035的使命,和“十四五”新征程,让巴蜀人秉承内心真“爱”,用奋斗诠释初心,用专业承载使命,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办人民满意教育,共享美好生活。

  接下来,巴蜀小学将同步开启少先队员学习“四史”课程,以创新课程的方式,高扬母城渝中红色基因,为建党100周年华诞献礼。少先队员在巴教村历史文化街区和巴蜀教育文化历史陈列馆这个特殊的教育场域,将“环境空间课程” 与“历史文化内涵”“节假日生活实践”序列课程结合起来,链接到”四史“的学习,真正“以回归儿童完整生活的方式,代言巴蜀文化、代言母城文化,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

巴蜀教育文化历史陈列馆(央广网发 巴蜀小学供图)

  巴蜀教育文化历史陈列馆自落成后,向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全面开放,校园文化宣讲团及学科组的志愿者老师将为来宾们讲述一个个生动的巴蜀红色故事,展示巴蜀集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于一体的教育生态。(文/巴蜀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