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4月2日消息(记者白刁尹 通讯员任会 赵勇)一场春雨过后,云雾环绕在山间,如梦如幻。
一株株香椿笔直挺立(央广网发 赵勇摄)
3月26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溪镇漆树村香椿芽科技示范基地里,一株株香椿笔直挺立,嫩芽长满枝头,紫里透红。村民们背着背篓,提着篮筐,穿梭在香椿林间,伸手、掐芽、装筐、背运,椿芽采收的喜悦和大家的欢笑声弥漫在山间。
村民们忙着采摘香椿(央广网发 赵勇摄)
漆树村香椿芽科技示范基地占地1024亩,由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百业兴森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于2012年建成。公司负责人马丹强就是漆树村村民,今年45岁。
漆树村地处大山深处,山高坡陡,交通闭塞,耕地条件差,很多年轻人选择出门务工,大半土地成了撂荒地,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小孩。马丹强就是当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员。
谈及为何选择回乡种植香椿,马丹强说,在外务工期间,发现喜欢吃香椿芽的人很多,自己也特别喜欢吃香椿芽。“香椿芽是个宝贝嘞!我们都称它是‘树上的蔬菜’。当时我认定这是一个可以挖掘的产业。”
香椿芽——“树上的蔬菜”(央广网发 赵勇摄)
香椿芽以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清脆爽口备受广大市民的青睐。如何把小小香椿做成产业,马丹强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建立核心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引领,带动更多村民参与香椿种植。
“香椿适合生长在山地、坡地,漆树村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合种植。”2012年,马丹强在漆树村流转土地,建立了1024亩的香椿基地。在10多年的连续发展中,马丹强从建设基地、研发香椿产品、新建加工厂、生产香椿下饭菜等多方面入手,让小小香椿芽逐渐长成大产业。
如今,马丹强经营的企业配套建设了年产3000吨的森林食品加工厂和营销中心,形成了以香椿芽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带动村民103户485人,户均增收10000元左右。
一株小小的香椿,带富了一方乡亲。自香椿基地建立以来,当地百姓以流转土地、种植香椿和参与基地管护等形式,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村民马代素就是香椿产业的受益人之一。
“除了土地租金有收入,还在香椿基地和加工厂务工,一年收入4万元左右。”在香椿基地采访时,马代素告诉记者,靠着在村里的香椿基地,她不仅能在家照顾家人,还能在基地务工挣钱。
一位村民正在用背篓运送香椿芽。(央广网发 赵勇摄)
除此之外,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企业已带动彭水全县种植香椿芽20000多亩,演绎出一个香椿产业“百千万”的故事。
目前,以香椿芽为原材料的香椿酱菜,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条腿”走的方式,打通了销售渠道。线下主要是全国各大商超、高速路服务区、特产店、旅游景点等,2021年销售额达2625万元。
“去年刚开通的线上销售渠道,销售额突破200万元。还要进一步挖掘线上的潜力,多渠道实现销售。”马丹强介绍说,现已上市的新鲜香椿芽、冷藏香椿芽、香椿酱菜流通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他对产业的发展也更加充满了信心。
作为返乡创业的一员,马丹强表示,虽说自己创办企业的名字寓意“百业兴”,但他十余年来却始终深耕一业,那就是做好香椿种植和加工。“做好了这个产业,就能带动更多人参与,让小小的香椿芽真正成为富民的产业。”
谈及接下来的打算,马丹强说,企业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投入全自动的生产线,预计在2023年,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左右,让香椿产业进一步成为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乡村产业。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关注精彩内容